舞臺燈光設計絕對不是說會開調光臺,或者會合電閘就算是燈光師了。這其中包含著許多的學問在其中,一個好的燈光師不光是一個技術人員,更重要的是他還是一位藝術家。
要成為一個舞臺燈光師,還是得從許多基礎的方面入手的,首先對燈光器材要能熟練掌握(器材知識),要學習相應的光學知識,對光色、色溫、光譜、入射、反射、散射、疊加、衰減等許多基本原理都要掌握(光學知識)。對器材的特性、用法要了如指掌(操作知識)。同時,了解色彩的會產生的直接心理效應也很重要,這直接影響到燈光師在舞臺燈光師的專業素養。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應來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對人的生理發生的直接影響。心理學家對此曾做過許多實驗。他們發現,在紅色環境中,人的脈搏會加快,血壓有所升高,情緒興奮沖動。而處在藍色環境中,脈搏會減緩,情緒也較沉靜。有的科學家發現,顏色能影響腦電波,腦電波對紅色反應是警覺,對藍色的反應是放松。自19世紀中葉以后,心理學已從哲學轉入科學的范疇,心理學家注重實驗所驗證的色彩心理的效果。不少色彩理論中都對此作過專門的介紹,這些經驗向我們明確地肯定了色彩對人心理的影響。
色彩的冷暖感
冷色與暖色是依據心理錯覺對色彩的物理性分類,對于顏色的物質性印象,大致由冷暖兩個色系產生。波長長的紅光和橙、黃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次光照射到任何色都會有暖和感。相反,波長短的紫色光、藍色光、綠色光,有寒冷的感覺。
色彩本身并不具備物理溫度的高低,由于人的心理因素和思維聯想,當人們看到紅色時,必然與火、太陽等產生聯系,而形成心理上的溫暖感,當人們看到藍色時,便會與水、冰等產生聯想,從而產生寒冷的心理反應,這種色彩對人的心理上的冷暖反應,就是色彩的冷暖感。將一個色環上的色彩以這種冷暖的感覺來分類,就可以分出偏向溫暖感覺的暖色系統和偏向寒冷感覺的冷色系統,然而還有一些介于冷暖色系之間很難以細微的感覺去區分的色彩,如綠色、紫色等這樣的一群中間性質的色彩群,稱之為寒暖中性色。
在舞臺上,為了表現熱烈、喜慶的氣氛,在舞臺區可以以紅光為主配用種橙色、粉色而組成暖調,而在天幕、側光用些許藍光、綠光,這樣不但沒有沖淡暖色的基調,反而由于色彩之間的對比作用,使暖色基調更加鮮明,色彩基調更具藝術感染力。
色彩的距離感
人們對色彩的視覺習慣還會產生遠近感,不同顏色的物體處在同一距離上,但是人的視覺感受是不一樣的,由于眼睛受到色彩光線的刺激時,波長較長的色光會在視網膜后方集成焦點,而波長較短的色光則在視網膜前右省二成焦點,經過眼睛水晶體的自調整后,使波長較長的色光看起來較近,波長較短的色光看起來較遠。從而就產生了遠近、前進后退的感覺差異。所以暖色給人以向前移近的感覺,冷色則給人以往后遠離的感覺。
色彩給人的距離感幻覺還受背景色調的影響。比如,在白色的背景前,藍色顯得很近,依次是紫色、紅色、綠色等。當在黑色的背景前時,色彩的距離感又不同了,這時紅色看上去最近,依次是橙色、綠色、藍色、紫色。色彩的前進與后退的感覺與眼睛接受光線刺激時,受光量的大小有很大關系,照度大時,對眼睛的刺激強,便有耀眼、膨脹,前進的感覺;反之,照度低,便有灰暗、模糊、收縮,后退的感覺。
所以在舞臺設計時,燈光師要注意調整燈具與人之間的距離,配合不同的環境,營造不一樣的舞臺效果。
色彩的興奮與冷靜感
當我們深藍的夜空下,站在平靜的湖邊,會有一種寂靜、冷清的感覺,然而當我們面對一團熊熊的烈火,或在酷熱的陽光下,我們就會顯得熱血沸騰或狂躁不安。這很顯然是色彩起了一定的作用,色彩會引起人們興奮或冷靜的感覺。在生理機能上,暖色會引起血液循環的加強和肌肉活動的加強,冷色的作用則相反。同樣色彩對人的心理也會有相應的反應。當我們看到紅、橙等暖色時,心理上會覺得興奮、激動。這是色彩所引起的興奮作用。這些令人興奮的顏色,就稱之為興奮色。然而,當我們看到藍、綠等冷色的時候,心理上會感到冷靜、消極,甚至壓抑,這些顏色就稱之為冷靜色。
通常來說,暖色系的顏色比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亢奮和積極的影響。其中以朱紅色最具有興奮作用。冷色系的顏色具有壓抑心理亢奮的作用,其中以藍色最為寒冷、清靜,另外其他明度、純度較低的顏色,也都傾向于冷靜。
利用色彩的這一心理特征,可以營造出多種多樣的場景氣氛,即使同一場景中,也可以通過光色的變化來達到整體色調的變化,從而實現情緒的變化。這是一個優秀的燈光設計師所要熟練地掌握的重要創作手段。
除了上述的幾點以外,還有色彩的柔軟與堅硬感,色彩的華麗與樸素感,色彩的明朗與陰郁感等等。正如前面所述的,人類對色彩的感覺,是一種客觀而又復雜的現象。